一 放繩辦法
1)電梯首要設備已設備完畢,轎廂底盤已校對,安全鉗已鉗緊導軌。
2)在頂層與轎廂水平處拼裝配重結構(配重塊暫不放),用手拉葫蘆吊住結構。
3)在頂層廳門外,搭設一個暫時放繩架,將每捆鋼絲繩放在架子上,應能滾動靈敏,放繩便利。
4)先制造鋼絲繩一端繩頭,按要求將鋼絲繩從放繩架→方木→轎頂輪→導向輪→配重輪→繩頭固定在機房繩頭板上。
5)查看電梯井道,使配重結構下滑時無阻礙物。并在井底標明結構下滑的方位或設置暫時支撐物,保證鋼絲繩長度的準確性。
6)配重結構下滑到指定的方位后,在頂層用繩頭夾將每根鋼絲繩與手拉葫蘆上的鋼絲繩夾緊,防止結構下滑。再制造另一端繩頭,吊至繩頭板上固定,放繩結束。
7)人員配備:機房2人擔任剎繩設備;每捆鋼絲繩各由1個把握放繩;為了保證放繩速度共同,由1個擔任指揮;井道外組織1巡視人員,此人沿樓梯下跑,跟著用對講機陳述結構下滑的方位和各繩的松緊狀況 。
二 安全辦法
用配重結構放鋼絲繩時,曳引機剎車設備是不起作用的。跟著結構下滑,如無速度控制辦法結構下滑的速度將越來越快,可能導致事故。因而,在放繩過程中采取了緩速、剎繩辦法,隨時可減速或中止。
1)緩速辦法。在轎廂立柱上暫時綁扎2根健壯的方木,使每根鋼絲繩以S形環繞這2根方木至轎頂輪,加大鋼絲繩下滑時摩擦力,使結構緩慢地下滑。
2)剎繩辦法。在機房曳引輪上,用一塊厚50mm左右,與曳引輪等寬的木板,一端頂在曳引機座架上,木板的1/3處貼在曳引輪的鋼絲繩上。在放繩時需求減速或制動時,只需在木板另一端加必定的力,就能將悉數鋼絲繩剎住。
三 兩種放繩辦法比較
1)慣例放繩是一根根進行。假如電梯鋼絲繩是2:1繞法,分別將每根鋼絲繩放到井底,再用卷揚機拉到頂層。不光費時、費工,且鋼絲繩簡單放亂,也簡單與腳手架鋼管交*。而用配重結構放繩,可以一次將鋼絲繩放完,也不會呈現上述狀況。
2)慣例放繩需求作業人員在井道內上下往復查看鋼絲繩運行狀況。20層以上的電梯需求幾個人一起做這項作業,既辛苦又糟蹋人力,且不安全。而現在不管樓層有多高,只需1個查看人員就可以完結。
3)慣例放1臺20層電梯的鋼絲繩需求1天時刻,而現在連準備作業只需2h,放繩速度進步3~4倍。假如大樓的樓層越高、電梯的臺數越多,則節約的時刻就越多。
實踐證明這種辦法應用在高層建筑電梯的設備具有省時、省力又安全的長處。